音柱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音柱的安裝與調整  音柱是一根直徑約6-6.5毫米,長約53毫米,垂直立於面板與背板之間的小木棍,音柱的法文「lame」和意大利文「anima」都是「靈魂」之意,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知道它有多重要。它的長度、直徑、位置的輕微變化都足以影響提琴的音質音色。 首先讓我們來瞭解一下音柱的作用,在沒有音柱的情況下提琴也會發出微弱的聲音(只是在說明問題,請不要這樣去嘗試),那是因為琴弦的振動通過琴碼的傳導激起了面板的振動,但沒能夠使琴腔和背板的共鳴。音柱主要的作用就是連接面板和背板,起到支撐和傳導的雙重作用。由於音柱的存在,以音柱的位置為支撐點。使提琴面板在作以音粱為基本振動發生處的全振動的同時,又把面板劃分為三個分區振動,即:上部、下右部和下左部。三個分區的大小面積和形狀都不同,因而使得不同頻率的聲音都能得到充分的振動。更重要的作用是傳導,因為它的作用使面板與背板達到某種程度的同步振動,只有滿足了提琴的這些要求,才可以使我們的提琴發出優美宏亮的聲音來。 音柱的材料是與面板相同的雲杉來製作的,但材質要求略有不同,以1毫米1條的間隔整齊地排列,木紋的密度也可因琴而異。棒的側面木紋也應是條條筆直整齊排列,這對音響效果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。音柱位於高音側,碼腳向內1-1.5毫米;琴橋後面2-3毫米的地方。是與低音粱完全對稱的位置。無論是新琴還是老琴,在裝音柱時必須要卸下橋和弦,在自由狀態下安裝,因為音柱的鬆緊度會影響到琴的音色。音柱太緊會使聲音刺耳,當然太鬆則音柱不穩定。第一次裝音柱的新琴則不宜太緊。移音柱時不能敲,不能在弦張緊時移動音柱。由於音柱對琴的音色的作用很大,所以裝置的要求很高。安裝是通過尾鈕孔和F孔可觀察到音柱端面與音板貼合、垂直情況。音柱的位置正確,上下端面和面、背板完全服貼,鬆緊適度。能真正做到這三點要領的,琴的音色往往也是最佳的。  安裝音柱的過程中,人們總是想知道音柱究竟離琴橋有多遠。有個簡單而又實用的方法可以測量橋的具體位置和距離。取一張長方形的硬卡片紙,沿長的方向在紙中間用剪刀剪一條筆直的長縫。測量音柱在琴橋之後的距離時,把豁縫上側的紙片插入音孔內,並使它的下沿碰到音柱。這時處在面板之上豁縫下側的紙片,它的上沿離琴橋的距離,就是音柱離開琴橋的距離,可用直尺量出具體尺寸。測量音柱外緣離琴橋腳外緣的距離時,把下側的紙片插入音孔內,使它的頂端抵住音柱。讓上側紙片的下沿碰到琴橋腳的正面,紙片尖角離琴橋腳外緣的距離,就是音柱外緣離琴橋腳外緣的距離。 因季節和乾濕度的變化會影響到音柱的鬆緊度,故隨季節和乾濕度的變化要作適當的調整。調整時首先要放鬆弦,否則會損壞面板。而且只可略微把音柱的底端移動一點點,想作大的變動就必須重新匹配音柱。而且要注意從音孔處觀察音柱的垂直度,因為是從琴的側面看,所以前後方向的垂直度會是正確的。但由於拱的弧度會使音柱的底端看起來更靠近側板,故觀察左右方向的垂直度,必須從尾柱孔觀察才不會產生這樣的錯覺。 調整音柱是調音的重要手段之一,協同其他調音手段可使各條弦的聲音平穩,不會在某個頻率時聲音特強。四條弦振動的力度均衡、發聲靈敏,不用重壓弓毛就能發出宏亮而又清晰的聲音。用手指撥動任一條弦,琴聲可連綿不斷歷時悠長。演奏高把位時琴聲也要同樣清晰明亮,低音弦不應發悶或缺少共鳴,高音弦不應發澀刺耳或發不出聲。琴聲優美均勻的琴,雖然新琴時不夠響亮,只要堅持不懈地演奏,以後琴聲會既明亮又優美的。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paujgbzmyq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